构建15分钟青少年优质服务圈 全省首个“社区青少年宫”落地成都成华区|一老一小总关情
构建15分钟青少年优质服务圈 全省首个“社区青少年宫”落地成都成华区|一老一小总关情
构建15分钟青少年优质服务圈 全省首个“社区青少年宫”落地成都成华区|一老一小总关情
5日,昌吉州茶艺非(fēi)遗传承人刘荣在一处茶馆展示茶艺,在她身后,是众多品牌(pǐnpái)的闽茶。刘辉 摄
东南网6月12日报道(昌吉州融媒体(méitǐ)中心记者(jìzhě) 王薇 刘辉 陈小清 实习记者 保娜)
茶韵千年,香飘万里。当“岩骨花香”浸润天山雪水,当福建大红袍与(yǔ)新疆石榴籽在茶盏中晕染绯红——这抹穿越山海的闽地茶香酿成新的“回甘”,伴着丝路驼铃(tuólíng)与援疆(yuánjiāng)足音,于昌吉大地书写着民族团结的芬芳(fēnfāng)诗行。
6月(yuè)5日,昌吉市中山南路的一间茶室内,气氛温馨而静雅。茶几上的水壶咕嘟作响,茶室主理人王秋颜娴熟(xiánshú)地提起壶,将沸水注入白瓷盖碗。旋即,碗中腾起(téngqǐ)袅袅茶烟,武夷山大红袍的干茶瞬间舒展,焦糖香混着岩骨花香霎时四溢,弥漫(mímàn)在整个茶室。
“早在(zài)(zài)2017年,我们就开始在这里经营茶(chá)叶了。”王秋颜身后(shēnhòu)的展柜里,武夷山大红袍、肉桂、水仙、安溪铁观音以及福建白茶等闽派茗茶应有尽有,“这些都是我们精选出来的原产地好茶,为身在昌吉的茶友带来纯正的闽茶风味”。
在与援疆干部人才的(de)交流中,王秋颜逐渐意识到品牌化经营和(hé)原产地直供的重要性。她多次赴福建考察,精心筛选合作商,将(jiāng)茶室经营得红红火火。
王秋颜将一杯温醇的(de)老白茶推到记者面前,只见茶汤在公道杯里(bēilǐ)晃出琥珀色的光(guāng)。“新疆人爱吃牛羊肉,福建的岩茶或老白茶最能解腻。”她笑意盈盈。
茶室不仅是品茶的地方,更汇聚了人气。为了让更多人了解(liǎojiě)茶文化,王秋颜的茶室如今每周都会举办茶艺雅集。在当天的活动中,天山雪菊(xuějú)与紫砂(zǐshā)茶器相映成趣,前来参加雅集的年轻茶客认真研习“凤凰三点头(diǎntóu)”的冲泡手法。茶汤中浮动的,是闽昌两地的岁月沉香。
“茶香融人心。”王秋颜擦拭着刻花茶盘,感慨地说,“现在喝茶成了(le)新时尚(xīnshíshàng)。有人为学茶艺从远方而来,援疆干部更是常常带着茶商谈合作——这一杯茶,早把闽昌两地人的情牵在了一起(yìqǐ)。”
“三红汤”里的(de)山海情
“看这茶汤,像不像百里丹霞?”昌吉州茶艺非遗传承人刘荣轻转(qīngzhuǎn)玻璃壶,大红袍、枸杞、石榴(shíliú)籽在沸水中翻涌,绯红(fēihóng)如琥珀透亮,煞是好看。
这道茶源于一次灵感迸发。在吐鲁番(tǔlǔfān)调研时,当地砖茶与石榴(shíliú)汁同煮的茶汤色泽热烈,让她想起武夷山的碧水丹山。
何不将大红袍(dàhóngpáo)的岩骨与石榴的炽烈交融?几经试验,中火烘焙(hōngbèi)的大红袍为底,配上石榴的甜、枸杞的润,三种赤红食材(shícái)在壶中完成了一场味觉的“三山对话”。
几年前,在福建漳州举办的(de)茶艺师考场上,刘荣就曾凭借这套“三红汤”技惊四座。当正山小种的蜜韵混合着新疆(xīnjiāng)草原上的欢快(huānkuài),一位评委湿了眼眶——他的爱人正在昌吉援疆,茶汤里翻涌的绯红让他忆起(yìqǐ)天山脚下火红的石榴林(lín)。“茶汤红似团结纽带,甜如两地百姓生活。”刘荣说。
“新疆人爱调饮,如饭前的‘三炮台(pàotái)’,融茶叶、干果、冰糖,尽显喝法的包容创新。”刘荣介绍,一杯(yībēi)“三红汤”不仅是三种赤红(chìhóng)食材的交融,更酿成了民族团结的永恒“回甘”。
与茶为伴10年,刘荣的足迹遍布新疆14个地州与福建茶乡,她不断学习与传播茶文化,并以茶为媒促交流、带(dài)就业,让更多(duō)学生在茶艺中(zhōng)找到职业方向。
2024年,刘荣再赴福建,向非遗大师学习制茶(zhìchá)技艺,让闽昌合璧的(de)茶韵在天山脚下的茶席间绽放新彩。
随着福建茶文化在昌吉日益普及,武夷岩茶(yánchá)的醇厚、福鼎白茶的清雅、安溪铁观音的甘润,已(yǐ)悄然融入百姓生活。茶香欢歌中(zhōng),闽昌情谊愈发浓郁。
作为昌吉市(chāngjíshì)人,冶思桥自小在砖茶、绿茶的香气(xiāngqì)中长大。10年前的一次闽昌文化交流活动中,她邂逅(xièhòu)了(le)福茶——大红袍的岩骨花香、铁观音的兰花香韵、白毫银针的蜜韵悠长——它们如钥匙一般,打开了她对茶的全新认知。从识茶、品茶到系统(xìtǒng)学习茶艺,她一步一个脚印,终于成为一名茶艺师。
在(zài)与福建援疆干部人才的交流中,冶思桥不仅品尝着福茶的多样风味,更被福建人对茶的深厚(shēnhòu)情感(qínggǎn)所触动。“他们谈起武夷山的茶田、制茶工序,每一个细节都饱含敬畏。”
带(dài)着这份感动,冶思桥踏上福建茶乡之旅,亲眼见到了丹霞岩壁间坚韧生长的茶树,踏足云雾缭绕中宛如仙境(xiānjìng)的茶园。
“手工制茶的烟火气与现代化生产线的精密,共同构成了福建茶文化的厚重底蕴。原来,一片茶叶的背后,藏着闽人千年传承的智慧。”这份感悟让冶思桥更(gèng)坚定了自己推广(tuīguǎng)茶文化的决心——要以茶为纽带,让茶香成为联结闽疆两地(liǎngdì)的情感(qínggǎn)纽带。
从点燃初心的惊艳到持之以恒的传承(chuánchéng),冶思桥的故事正是闽昌茶文化交融的缩影。福建(fújiàn)的茶香飘过大漠戈壁,落在天山脚下的万户千家(wànhùqiānjiā),落在每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心中(xīnzhōng)……茶文化的千古脉络,正在这片土地上续写着交流互鉴的新章。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